活在神的计划中
作者:Alan Suen
对于家庭教会领袖来说,离开中国是一个特别困难的决定,因为他们在国内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有时几乎肯定会被监禁。这篇对耶利米书 29 章的默想代表了他们的心酸,以及他们在新的家乡能够继续忠心跟随神的渴望。
这篇文章与《你往哪里跑》一起,代表了家庭教会领袖对中国当前气候的两种回应。
注册后可下载我们的全彩手绘 PDF 文章。
编辑的说明
Urban Farmer现任中国某大城市一所家庭教会神学院的学术院长。他是家庭教会神学中心的研究员,拥有三一福音神学院教育学博士学位。
在本文撰写之时(2024 年),中国正迎来历史性的移民潮。在过去几年中,中国人移居国外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许多人离开的原因是经济环境恶劣或缺乏政治自由。对家庭教会的领袖来说,在国内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有时几乎肯定会被监禁,离开是一个特别困难的决定。
本文并不讨论去留的问题。事实上,作为耶稣的门徒,这两种选择都需要凭信心而行。本文的作者已经离开了中国,离开了他深爱的家园,发现自己在新的土地上迷失了方向。
然而,这经历却对耶利米书 29 章,以及作为耶稣基督的门徒在异国他乡生活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解读。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和对这段经文的解读,作者向生活在异国他乡的读者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思考经文中 "為那城求平安 "的嘱托。
生活在异国他乡,往往充满了对未来的迷惘。我们在家乡的常规生活被打乱,让我们对上帝的主权和安排抱有同等程度的信心。这种信心带领我们在迷惘、变化和移民生活中寻找新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异乡人,生活在异国他乡提醒我们,我们的首要身份和公民资格是在上帝永恒的国度里。
中国家庭教会向海外的迁移可能会对全球教会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家庭教会历来与世隔绝,它们可能会成为散居海外的中国人接触信仰或与国内家庭教会建立联系成为重要的渠道。或者,正如我们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所看到的那样,基督教在移民社区的发展可能会比在本地人口中更加兴旺,这些移民或许会成为向西方传福音的使者。
无论结果如何,所有信徒都应该为中国家庭教会及其对中国当前环境的回应祷告。
关于作者
苏家麟(笔名),CHCT 研究员,从事哲学和宗教学的写作、编辑、翻译和教授工作超过 20 年。他也是中国某大城市一个大型家庭教会的创始长老。他的主要兴趣是神学教育和文学。
活在神的计划中
你們要建造房屋,住在其中;要開墾田園,吃園中所出產的; 要娶妻生兒養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你們要在那裏生養眾多,不可減少。 我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向耶和華祈求,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
耶和华如此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 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 你们要呼求我,祷告我,我就应允你们。 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
-耶利米书 29:5-7、10-13
我简单先讲一个小故事。我来美国之前,有两位弟兄合在一起买了一个礼物送给我。当时因为收拾屋子我没有打开看。但是我觉得,既然是两位弟兄一起送这么样一个礼物,我就把它装在我的行李带到了美国。其实是很沉的一个礼物,当我布置房间的时候打开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刻在铜板上的一段经文,是很重的。那个经文就是这一段经文。这段经文我当时一开始读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感觉,因为这段经文我刚信主的时候就背过。我想大家可能都熟悉这段经文。但是等我在这儿安居下来,慢慢地去体会这节经文的时候,发现这节经文经文有很多我事先虽然背过但还不了解的内容。
理解耶利米书 29
《耶利米书 》29章是耶利米写给当时被掳巴比伦的祭司的一封信。这个背景很重要。公元前597年,当时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攻入了耶路撒冷,当然那一次他没有烧毁圣殿,而是带走了当时的约押斤王和王后以及一万多人,还有圣殿里的一些物品。这里也就包含先知以西结。这个在当时来说其实是很震动的,虽然之前公元前605年也有过一次,但是那次掳的人没有这么多。这一次掳走一万多人,差不多把当时有身份的人都掳走了。
这个事件震动很大。四年里他们天天想着要把这些人弄回来。四年以后,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就是当时巴比伦国出现了一些小的危机。这个时候周围共同感到威胁的那些国家,像以东、摩押、亚扪、推罗、西顿,这些使者都齐聚耶路撒冷想要跟耶路撒冷一起来商议,看怎么能够借着这个机会把这批人弄回来。(1)
在这个背景之下,耶路撒冷就出了一个先知,这个先知叫哈拿尼雅。哈拿尼雅在圣殿里预言说,被掳的人两年之内可以回来,而且也预言说,尼布甲尼撒王在两年之内会垮台。
耶利米就当面指出这个不是耶和华要做的。哈拿尼雅一开始还不服气,但是两个月以后就去世了。
其实不仅仅是在耶路撒冷的先知做这样的预言,在被掳地,巴比伦国,也有两位先知,一个叫亚哈,一个叫西底家 (一看起来,都是国王的名字)。这两位也是先知,那他们当时也做了出同样的预言。预言说,被掳的那些以色列人都要做好准备,我们两年内就能回去,预备要反抗这个巴比伦国的国王。结果,他们都以叛乱罪在巴比伦街头被烧死。(2)
那就是写这封书信的背景。其实,你说这些先知的预言,无论是耶路撒冷的还是巴比伦的,其实在当时都造成了很深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西底家王背叛巴比伦王,最后导致巴比伦的军队围困耶路撒冷,最后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6年被毁,圣殿被毁,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
在这种政治和预言趋势的背景下,耶利米却写信给被掳地的人,你们不要想着两年就能回来,应该要待七十年。
我想当时真的如果不是从上帝来的,没有人能敢在这种趋势之下做出这种预言,让被掳人的盼望全部撕去。因为这个七十年是非常长的。当时我想人的平均寿命差不多也就是五六十年。其实就是告诉他们说,你们要预备在那里生活到死,就是生活在异乡,预备在那里生活到你们生命终了。
上帝的子民是被驱散的流亡者
当遇到重大的挑战、波折、变动的时候,我们通常下意识地都是想回到正常,回到正轨,回到生活的轨道。因为回到生活的轨道上实际上是最容易的。就像是光走直线最容易,我们绕个弯儿都懒得绕,我们都想走直径。回到生活的轨道是最容易的。在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其实我们都希望能回到过去,能够正常地聚会。但是当我们信主了以后,如果我们还是生活在原地的话,我们的生活是否有足够大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好像是生活在异乡?
在没有离开中国之前,我真的是没有生活在异乡的感觉。当然,信主了之后,生活发生很大一个变化,就是我发现我在体制内是生活在边缘。至少在我服事的大学里,你要想升个职称,提个职位,差不多都不可能了。在国内有一批人就被称为是终身的副教授,因为我信主前就是副教授,信主了以后一直都是副教授。
信主之后让我们生活在社会体制的边缘。但是,我没有特别强的生活在异乡的感觉,因为有什么事儿反正就是照着生活的常轨去做就好了。一直到我离开中国,到了美国的时候,才有一个非常强的生活在异国他乡的感觉。你不知道明天会是怎么样。当你遇见事情的时候,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每件事情都需要去祷告。这个就是生活在异国他乡体会到的一个感觉。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对这个经文开始有感觉。我们想一想被掳在巴比伦的人,当他读到耶利米的这封信的时候,这封信告诉他们说,你们就预备死在这个地方,这是一个严峻的信息。当然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要预备死在这个地方。我太太经经常跟我说,我们过几年就回去。这个我不知道,看神怎么带领吧。反正我说的生活在异国他乡就是这样,反正你大概生活一年是一年,就是等待上帝对我们的引导和带领。
那尽管我们已经到了这里,但其实我们的心有时候还是生活在国内。我到这儿被纠正的一个词就是不能说"国内",因为我们说"国内"的时候,确实意思就是指中国国内,而不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美国国内。当你听到有人说 "国内发生了什么",你就知道他来自中国大陆。
我就发现其实我刚来的那段时间一直到现在,也都差不多,吃完早饭就是看朋友圈,微信,看国内的消息,虽然人在这边,但是活在国内的圈子里边。这表明了我们的负担所在。然而,读耶利米的信改变了我的看法。信中说,你们应该像在家里一样地生活在异地。
我们从耶利米书 29:5-7 中看到,这封信要求被掳到异国他乡的以色列人在属于敌人的土地上生活要像在自己的家乡一样。根据这一思想,信中指示他们做三件事。
首先,圣经教导他们要努力工作:"要開墾田園,吃園中所出產的," 这样他们才能相对较好地生存下去。不依赖他人的救济,而是能够帮助周围的邻居。
第二件事是持家: "要娶妻生兒養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你們要在那裏生養眾多,不可減少。" 这是为长期稳定的生活做好准备。
第三是参与社区活动: "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向耶和華祈求,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 不再把它当作异乡,不再把它当作敌人的土地,而是成为这块土地及其社区的祝福,就好像他们是社区的主人一样。
总之,回到我们的处境,上帝把我们带到这里是要训练我们突破自我,既要有全球视野,又要用心在当地生活;即使生活在东道主的地方,也要成为当地的祝福。
后来我改变了的一些观念,现在开始花更多的时间看美国新闻,特别前一段美国大选的时候,看英语圈子里的一些新闻。这个其实也是我们的一种心态的变化,让我们真的学习生活在一个寄居之地。
在圣经里,包括在《彼得前书》,他一开始就称:写信给那分散在…寄居的。这两个词表达了上帝的子民在这个世上生活的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它是分散的。分散的意思就是说,它不属于这个地上的某一个国家。第二,它是寄居的。寄居的意思就是它是暂时地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像是生活在异国他乡一样。
腓立比书 3:20 说:"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 我们作为神国的子民,我们的第一身份是基督的门徒,分散在世界的各地。这表明我们主要效忠的不是任何国家,而是上帝的国度。我的负担可能还是在中国大陆。这个确实是,上帝让我出身在那个国家,但是我并不需要某个国家作为我的第一身份认同。
上帝的计划,而不是我们的计划
生活在寄居地的一个意思,就特别地需要依靠神国的君王。我们既然是神国的子民,我们就要依靠这位神国的君王。
耶利米书 29:11 说:"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 这段经文在我最初来美国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安慰。
刚到美国的那段时间,我经常在想,我离开中国是否符合神的旨意,或者我是否以某种方式逃避了神的旨意。有时,恐惧会笼罩着我,我不知道上帝的审判何时会降临在我身上。然而,这段话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安慰,它提醒我神的意念是赐平安,不是降灾祸。它给我带来一种平静感,让我确信我所想的应该是安慰,而不是即将到来的厄运。
"意念"不止是一种想法,一种观念。它是有筹划、有计划的。"平安" 也不是我们通常讲的内心的安宁、安静的意思,它其实有丰盛、兴盛的意思。神的计划是给你们带来兴盛,尤其在前景似乎并不明确的时候。
上帝的这一应许是珍贵的,它向我们保证,即使我们看不到前方是什么,他已近为我们制定了计划。就像开车去一个未知的目的地,当我们跟着上帝的计划向前迈进时,道路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我们对上帝的希望不同于人类的希望,人类的希望基于我们的计划和目标。神圣的希望是相信上帝的计划,无论我们的理解如何。
在我们的旅途中,我们的首要立场应该是仰望耶和华,在他的计划中生活,这将带来来自上帝的独特希望。这不是基于我们先前的知识,而是基于对他主权计划的信心。
在我们生活里,我们的计划常常有可能会失败。我们是否就不需要订计划?我们也需要订计划。其实我来美国之前有很宏大的计划,但我的计划是很容易失败的,特别是在异国他乡,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的计划是很容易失败,但上帝的计划是不会失败的。
1999年我在温哥华维真学院做了一年的交换生,当时认识了一个弟兄。那个弟兄是家庭比较富裕的,他对我们这些从中国来的神学生都很有负担,经常载我们出去吃饭。那时候我们也很辛苦,很少在外面吃饭,所以每次他拉我们出去我们都很兴奋,挤着坐在他那个车上。他车上装了最早一版的导航。那个导航很有意思,它只有声音,没有地图。快要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它就会出来一个声音:前面红灯右转,后来也就右转。那个时候没地图,看不见,反正让你右转,你就右转。只要听到有声音,就跟着声音走,即使在拐弯之前看不到要去什么地方。
现在我们可以在转弯前依靠地图来判断距离和路线,当时,没有视觉指南,我们只能相信声音,按照指示转弯,还惊叹这技术可以带我们到达目的地。
我们今天这个寄居地生活,有点像是这种导航,就是你快到红灯了,让你左转,你就左转。左转之后,不要担心走多远;你反正没有声音,你就继续往前走。我过去在北京的时候,在教会里学了一个功课,就是:当上帝的旨意不明确的时候,你就不要动,继续往前走。就是我们要学习一步一步地来听神的引导,不是我们一下子就可以把地图看清楚。虽然不知道下一步,但是你得先走这一步。我们在人生关键时期大概就是这样子。
所以,不是不要计划,而是说,相信神的计划是高于我们的计划。 圣经说只要我们专心地去寻求他的话,他就会被我们寻见。特别是我们人生的关节时期,你专心地寻求他,他一定会被你寻见。这就是他给我们的一个应许。这个应许是非常的宝贵。它在这节经文里面重复了两次,表明我们不是不要计划,而是在有计划的时候,我们也要专心地去寻求,特别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更需要专心地去寻求。
这就是信主之后我们生命里一个很大转变,就像生活在异国他乡。在这种环境里,我们学习依靠神来生活,相信他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计划,这个计划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前景,不一样的希望。无论我们走在哪一个景况下,我们若专心地去寻求他,总要寻见他。
注释:
Samuel Y Tang,《以西结书注释》(一),天道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 年,第 18 页。
《耶利米书》29:21-22。见唐槐宇:《耶利米书评注(下)》,天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29:21-22。
本文原为一篇讲道,为使内容更清晰,对其进行了编辑。本英文版本和导言的版权归家庭教会神学中心所有 © 2024 年所有。插图由 PC Ng 提供。
我们鼓励你自由地使用和分享这些材料--但请不要收钱,改变措辞,或删除版权信息。